書序 56

和七日往生的修法,故較容易引人起信修持,而且功效顯著。在三經之中,也以此經的註釋最多,日本《佛書解說大辭典》所收,便有二百七十餘部;明末以下,淨土家幾乎都盡全力弘揚此經。

至於《無量壽經》,重點在於介紹彌陀因地的四十八願,特別是其第十八願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得生,不取正覺。」為信願念佛之淨土行者,帶來無比堅定的信心。此經自後漢(西元一四八年)安世高初譯《無量壽經》二卷,迄趙宋(西元九八〇年)法賢譯出《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三卷,在八百三十二年之間,先後共有十二種漢譯本,現存者尚有五種。比起《觀無量壽經》僅見兩種漢譯本,《阿彌陀經》也只有三種漢譯本,可知本經在中國譯經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可推知此經在印度流傳,久而且廣的程度。

近世的佛教學者們,對於淨土三經的研究探索,也以對《無量壽經》所下的工夫最多;此經與《阿彌陀經》一樣,現在除了漢譯本,尚有梵文本及藏文本。《觀無量壽經》則除了漢譯本,現存另有維吾爾語本。而此《無量壽經》的現存梵文異本,自西元一八二六至一九二三年之間,被英國及日本的學者們,在尼泊爾和印度諸地陸續發現者,計有十三種之多。

在中國,淨土教的主流諸大師,雖無一人為《無量壽經》作釋,然於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