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有新的發現,而我們國內的有志於研究佛法的人,卻無法得到書本上的研究啟發和指導。因此,近年以來國內大專青年學佛的風氣,固然為佛法的研究,掀起了熱潮,但要希望由此熱潮而帶來夠國際水準的研究成果,則殊為不易。這不是今日的大專青年的資質問題,實在是今日國內佛教的環境問題。大家研究佛法,大家研究差不多的表面的一般的佛法,研究結果,能成為「通家」,能說能寫,而沒有各自特有獨到的專門分野。沒有分野的通盤研究,當然有其必要,好像今日的大學教育,已非最高教育,而是為受最高教育所必須打定的教育基礎。因此我是盼望國內佛法的研究者,不論僧俗,要從基礎打定之後,有其各人的專門研究,唯有如此,始能談上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心得。
所謂專門研究,是從一點而貫通全部佛法的研究。古來的各宗創祖,除了禪宗不立文字而不講求思想的組織之外,所有歷代諸祖,均係從其某點的思想上,為了適應其時代而將整個的三藏教義,作精密的分類組織,那便成了各大祖師們的自成一家的佛學思想。照道理,近世以來,由於西方宗教、西洋哲學,以及近代科學的風起雲湧般地,向著我們的佛教衝擊,承受了這樣重大的時代風潮的影響後的佛教,應該有像隋唐時代的諸宗並現的局面才是,可惜,今天尚未見到這樣的大師,太虛大師,算是一位,只因他的廣大有餘而精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