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思想尚無法和前代的大師並論,至於精深,印順老法師算是近世以來唯一的一人。但是創出新局面新境界包容近代世界佛教的人,尚未來到。


在沒有產生偉大的佛教思想家之前,概論性的指導書或入門書,是急切需要的。在古代,概論書的編著者,必是一代大師,當他通徹了全體佛法之後,用簡短的文字,將其對於佛法的體認,介紹出來。比如馬鳴的《大乘起信論》、世親的《攝大乘論》、龍樹的《中論》、宗密的《原人論》、湛然的《金剛錍論》,乃至智旭的《教觀綱宗》等,都是如此。可是晚近以來,由於利用歐美新的治學方法,採取分工合作的研究結果,概論書就可運用他人個別的研究成果,編寫成書了。這是較為省力,並且也較諸古人的概論書,更為客觀了,當然,這樣的概論書,未必就是編者的思想了。

即使如此,在我們國內,由於語文工具的不能自由運用,雖有外國的素材,可供我們利用,能夠利用或希望利用的人還是極少。

這就要談到,對於外文作品介紹的技巧問題了。一是作忠於原作品的翻譯;一是運用多數的外文資料,編寫成書。兩者各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