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說:只有懂得音樂的人才能欣賞音樂,只有天才音樂家才夠資格批評天才音樂家的作品。那麼我對佛法,還在初學的階段,以我而來評介《成佛之道》,不唯不能增加它的光彩,相反地倒是一種侮辱,好在我寫的不是評介,而是讀後,如果說錯了,尚請印順法師及諸讀者原諒指教。

人人都曉得,佛教的典籍,大藏蒐羅,宏偉繁富,比諸世間任何學系,亦皆無與倫比,於是浩浩三藏,往往成了收藏家或名山大剎的點綴物和莊嚴品,若精研三藏而通透三藏的三藏法師,在我國佛教史上,也只少數的高僧。然而,儘管佛教的典籍,已經富甲天下,佛教的著作,仍在有增無已地繼續產生之中,這以粗淺的看法,好像是層層渲染,重重演繹,也在層層纏繞,重重包圍之中,使得越到後代的學者,越發感到沈悶吃力,透不過氣,既然無由鑽進門去,更加無從解脫出來。

事實上,正因為時代每在演進,人類的知識每在增加,人類的觀念也每在轉化,不唯舊時的典籍,無法使得人人有足夠的時間去研讀,舊時的觀念和方式,對於當下的時代,也往往有些隔閡,為使現時代的人們,普遍地接受人類祖先的文化遺產,各種的學者便應運而生,經過學者的吸收消化和融會,再作通乎時代,切乎需要地簡明點出,使得大家既能接受先聖先賢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