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開始讀星雲法師《十大弟子傳》的時候,尚不知其中的內容如何,就想準備給它寫一篇讀後感了。感於星雲法師的事務忙碌,經常奔走在宜蘭與臺北線上,有時還得去中南部弘法。竟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著作,並且一部跟著一部的出版,這一份努力的精神,就已值得欽佩。所以我的恩師東初老人常對我說:「你要學,就該學星雲法師那樣,學做事,學負責,有吃苦,能耐勞,既要做事寫文章,也得出去佈佈教。」其實,以我的能力、資質、性格與理想,來跟星雲法師看齊,無論如何做不到的,故我除了感佩,絕對不敢以他的風範來自期自許。奈因我的身體多病,入冬以後,胸悶頭暈,不能夠用心用目,即使編校《人生》,已感勉強,那裡還能寫什麼讀後。直到今天,氣候較為溫和,總算把這本書細細地讀完,但於讀完之後,更覺得非寫一篇文章不可了。
上面說過,星雲法師的著作我讀過很多,我覺得他的文字筆觸,於時下的教界中,有一種特出的路線,這種路線,在某些階層的人看來,或者以為膚淺,但就以其「膚淺」,正是他的特長。我們知道,現下有一些佛學文章,有一共通的命運:看不懂的人不知道看,看得懂的人不想看。有人批評佛教徒研究佛學,仍在沿用著魏晉唐宋時代的古法,也就是說食古不化,不能與時代的形態打成一氣,而來化解此一時代的癥結。所以不懂佛學的人,無從窺其文章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