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稱為「新晴」的題旨所在了。作者自己在〈新晴〉一文中說:「久雨初晴,如同一個改過自新的人,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從這語意之中,我們不難推測,「久雨」是代表作者沒有得到宗教信仰的感召之前,「初晴」是說明她有了宗教信仰而又從事了文藝寫作的開始以後,那麼「久雨初晴」時的心理狀態,該是一種多麼可喜與可愛的境界呢?

當然,《新晴》的優美處,我在上面只約略向讀者師友們介紹了一些,若想識得她的真實面目,當待各人的親自體會了。

《新晴》是否有其缺陷?自然亦所難免,且讓我來姑妄言之。

在我以為,《新晴》中,不太理想的一篇是〈慈航永渡〉,其中寫景、寫人、敘事、說理,樣樣都有,但是寫得很雜,似乎沒有一個中心點,而且也像是硬逼出來的一篇文字,寫得硬繃繃地,沒有什麼情感可說,所以也不能動人,也就談不上有多少文藝價值了。相反地,〈葬禮〉一篇,同為悼念性的文字,但是〈葬禮〉的內容就自然生動得多了。可見,寫文意全是出自內心的自然展露,一點也勉強不來的。再說,所謂藝術作品。就是在其能把空空洞洞的抽象觀念或概念,用具體的形象活活潑潑實實在在地表達出來,否則它就不是藝術了。所以《新晴》裡面有幾篇雜感或說理的文字,如〈潔淨〉和〈時間的考驗〉的後一半,〈飲水思源〉一篇也略有這種成分,這種文字,只能算是雜文而不能稱為純文藝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