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痛苦了一生。所以,只有從利欲的旅程中退休下來的人,才能真正地從事人格的建樹和學養的充實,顏回能夠居陋巷仍不改其樂,故能做到三月不違仁的人生境地。釋迦世尊之為僧眾制定不執持金銀寶物一戒,目的也在防犯貪求利欲的邪思雜念。我們看到古今偉人的事蹟,往往多是從貧困的環境中努力出來的。
然而中國的佛教,僧人如不蓄錢,勢將無以為生,故我並不反對金錢的運用,只要不為個人,而是為了佛教。然我主張佛教不能沒有財富,佛教的個人卻不必有財富,否則他將耽著於利欲的泥沼之中,做著利欲的奴才僕役,不唯不能救人,亦必無以自拔。有人說有錢的人是福報,我則以為多數的富人,乃是業障。唯有富而能仁的富翁,才是財富的主人,唯有能以財富謀求人生的充實,發揚自性的道德,才是人間的福人;古代的高僧,為了道場,為了弘法,經手的財富往往很多,但他們私人,仍是窮和尚一個,他們平時節儉,臨命終時,毫無私蓄遺產,那才算是福報。因其用利而不為利欲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