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勵行 281

即到地上菩薩,也不能無爭。可知,爭,並非頂壞,但看其爭的目的而判好壞。

在佛教,爭的風氣,幾乎每代都有,自從佛滅之後,佛教經常都在爭執之中演進消長。然其爭的內容,大別可分二類:一是為名聞利養而爭,一是為對佛法的知見而爭。因此,有的時代,由於爭得劇烈而佛教衰微了;有的時代,由於爭得劇烈而佛教興盛了。大多數的出家人,為了一己的名利而爭,所以佛教衰微了;大多數的出家人,為了對於佛法的知見而爭,所以佛教興盛了。

所謂小人爭利,君子爭義,未到究竟佛果,知見絕難統一。但是,為一己的名利而爭者,必將眾叛親離,必將遭到輕視與侮辱,即身不見他人的輕視與侮辱,身後也將遭到更多後世人們的輕視與侮辱。所以名利,乃是爭不得的,如果端為一己的名利而爭,不唯影響了個人的道業,勢也影響整個佛門的氣運。相反地,如果大家對佛法的知見看得非常認真,勤奮地研究,不遺餘力地發揚,唯以各人所見的不同而發生爭執,彼此發難,相互指摘,這倒是個好現象了;由於研究的學風一盛,佛法的流佈,也就自然昌明了。正如中國西周時代,若非諸子百家的共相爭論,中國的哲學思想,當亦難有如此的偉大,更不會成熟得如此之早。佛教之由佛陀時代,演進到中國的大小乘分張並容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