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介.勵行 44

外感世界經濟大恐慌,內覺中國佛教會,無由有全國之健全組織,另為《建僧大綱》之擬議,今更縮為先建一『菩薩學處』。……然其屢變,皆與整個中國相呼應而起,且皆從佛教根本信念流出。」從這封信可以看出太虛大師的苦心與偉大處,但也看出他的門下如亦幻之流的思想趨向與淺薄程度了。是年九月,為了爭取國際同情中國的抗日戰爭,太虛大師組織「佛教訪問團」,訪問西南各國,十一月十四日啟程,抵緬京(瓦城),受二千餘緬僧及萬餘中、緬、印人士之歡迎;至仰光,乘花車遊行,參加遊行群眾三萬餘人。

五十二歲,訪問團於元月九日自緬赴印度,十一日抵加爾各答,歡迎者中印各界領袖二百餘人;十七日出席國際大學歡迎會,八十高齡的泰戈爾親臨主席;三十一日,尼赫魯訪問太虛大師,並談論中日戰爭及中印文化交流等問題;二月三日,赴拘尸那的途中,沿途民眾歡迎,大師記之以詩:「甘地尼赫魯太虛,聲聲萬歲兆民呼。波羅奈到拘尸那,一路歡騰德不孤。」印度人民將太虛大師與甘地、尼赫魯並呼萬歲,可見歡迎情緒之一斑了;二月十二日,應甘地電邀而於紡紗聲中太虛大師與之交談,太虛大師作詩讚甘地為古墨子,喻泰戈爾為活莊周;二十四日抵錫蘭可倫坡,晚開歡迎會,到會者萬餘人;二十七日晚,又有萬人歡迎大會。於離開錫蘭,即抵新加坡。四月二十八日抵西貢,五月二日抵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