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遊化 176

最早還要溯及到一九六一年他為日月潭教師會館設計的大型浮雕時,他的創作「自強不息」、「日月光華」、「怡然自得」就已深深吸引了我,撼動我的思潮。他在當時尚未學佛,不僅沒有佛像的作品,事實上還曾留學義大利,在羅馬藝術學院雕塑系深造。到了一九六四年,他因贈送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一件名為「渴望」的銅雕作品,被收藏於教宗的辦公室,而知名於歐洲藝壇,我還以為他可能會成為天主教教徒呢!

一九七〇年,萬國博覽會在日本大阪舉行,中國館的造型是由本世紀最偉大的中國建築師貝聿銘設計,館前的大型銅雕創作「鳳凰來儀」,便是出自楊英風大師的手。他巧妙地融和了中國文化的意境,運用現代藝術的表現法,創作了這件風靡全世界的藝術品。我當時因為正好在日本留學,遂隨著幾位同學前往參觀博覽會,竟在這件藝術品四周徘徊三次,端詳許久,最後才有點不捨地離去。至今我仍弄不清楚,究竟是由於懷念故國文化使然,還是因為受到楊大師創作藝術的精神所感動?

及至一九九〇年代初,由於我們有了臺北縣金山鄉的一塊山坡地,命名為法鼓山,並公開徵求山徽圖案的設計,收到了一百數十件作品。為此,我們還特地組成了一個評選委員會,我雖是主任委員,而各位委員卻都是當代頂尖的藝術界權威人士,楊英風便是其中的首席。初選產生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