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春,我被新竹華城的主人葉榮嘉建築師款待去參觀那裡的露天雕塑陳列館,該處所展示的大型銅雕及不鏽鋼雕作品,都是楊英風及朱銘師徒兩人的創作。那天使我意外、驚喜的是,楊大師親自駕臨新竹華城,來為我逐件說明他創作時的心境,以及每一件作品所代表的意涵。在他的詳盡的介紹中,我約略地領會到藝術作品是有生命的,雖不能說永恆的不朽,至少可以超越人類肉體所處的時空,它們的生命是可以通過藝術家的精神,而跟宇宙的脈動連接在一起的。

一九九七年初,我們法鼓山的聯外道路第一階段工程接近完成時,我想到法鼓山的景觀中,應該陳列幾件大師級的當代雕塑作品,而楊英風及朱銘兩位師徒的創作風格,都曾經讓我傾心不已。同時我也想到從北濱公路淡金段轉進通往法鼓山的路口處,不宜採用傳統寺廟型式的三門(俗稱大山門)。因為法鼓山是世界性的佛教教育園區,形象上不同於傳統的中國寺廟,所以我考慮在入口處的廣場,以楊英風的大型現代雕塑作為地標。當我徵詢了他的意見後,他便親臨金山的工地現場,指示安裝的位置以及銅雕的高度,他為我們提供的作品,名為「正氣」,建議的高度連基座二十公尺。

隔不多久我即將出國,又聽說楊大師身體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