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怡本身是位專攻物理學及數學的科學家,但他對於文史哲學乃至宗教,也都很有根柢。他說:「我看都不是,既無劍,甚至也不一定有橋,英文Cambridge原係英國一所大學的名稱,不知是誰把它譯成了劍橋?也許的Cam發音與廣東話的「劍」相似吧?但卻沒有劍的意思,因此民初的詩人徐志摩,就稱它「康橋」。哈佛所在地的地名叫作Cambridge,應該是沿用英國劍橋大學的名稱而來。

這使我到波士頓尋劍,結果讓我知道了,那是一把沒有劍的劍。我曾讀《龐居士語錄》,卷中有詩云:

「余有一寶劍,非是世間鐵。
成來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氣衝浮雲散,光照三千徹。
吼作獅子聲,百獸皆腦裂。
外國盡歸降,眾生悉磨滅。
滅已復還生,還生作金鐍。
帶將處處行,樂者即為說。」


臺灣的周邦道慶光長者,也曾以此十四句詩,親書掛軸相贈。意謂真劍,非如世間鋼鐵鑄成的劍,那是文殊大士的智慧劍,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