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杜教授是臺灣東海大學徐復觀先生最得意的門生,也是今日華人之在美國少數幾位最富聲望的漢學家之一,他的夫人又是美裔公民,所以他的中文、漢學、西方哲學、佛學、英語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記憶力強,反應快,對我的演講不管段落長短,都能一字不漏,恰到好處、迅速的翻譯出來,真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配合。
一共只有九十分鐘的時間,還要預留三十分鐘讓聽眾發問,我當然無法把預先準備的演講稿讀完,只好做了一般重點式的提示。又因為我的研究範圍,雖與宋明理學的時代相同,佛學畢竟不是儒學,聽眾雖然聽得興味盎然,對他們來講,卻是一門陌生的學問。聽完之後,他們沒有針對我的論文提出質疑,倒很關心地問了我不少佛教學術化在近代中國的現況,比如宗派問題的傳承,學術觀點的立場等。我告訴他們中國佛教至近代為止,一向不採用為學術而學術的態度,佛教的學者不論僧俗,都是以如何運用和肯定全部的經教來有利於實際的修持、生活的實踐為目的,所以很少用比較語言學、歷史文獻學的角度來做考證,直到目前為止,像為中國佛教學者所共推公認的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學者印順法師,雖然也用近代學者們的治學方法和歷史觀點,但他的宗旨也不是為學問而做研究的,是為使得佛法如何用之於人間而做縱橫面探討。同時我也指出宋明的理學家不反對佛教的很少,明末以後,特別是近百年來,儒家學者轉而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