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間佛教與唯心論的方便行
從印順長老的角度看中國的大乘佛教,除了重於至圓、至簡、至頓的之外,也偏向於種種方便行,如起塔、造像、念佛、供養等,此如《法華經》的〈方便品〉所示。印老主張的人間佛教,也就是「人菩薩行」的修學,乃是以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為基本的。《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大乘起信論講記》在修學佛法方面,並未落於梵化、天化、神鬼化,但也未必全部適合人菩薩行的要求。
印老於《大乘起信論講記》二八六頁,有這樣的評語:「唯心論的觀法,可有二個步驟:一、依心以破除妄境,知境無實性而唯心妄現。二、依境無而成心無,如執沒有妄境而有妄心,這還是不對的。」「遣除了妄心和妄境,真心現前,即達到了色心不二,與法身如來藏相應。這即是從生滅而趣入真如的方便。」唯心系的真如法身如來藏,與唯名系的空性見之間,畢竟多少有點不一樣。
《起信論》的方便行,是在介紹信心成就發心之後。所謂信心成就發心菩薩,要「經一萬劫」的修行,即入信不退的正定聚,到達菩薩初發心住以上,能與如來藏相應,必定成佛。
至於在發心住以前的初學眾,那就得用方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