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考II 49

以奉獻心來利他,是精神的昇華,也就是心靈環保。

道家的老子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便是自然的法則,心也只是自然的現象之一。老子看宇宙人生,都是站在相反相成的立場,老子勸人若要如何?必先居於此如何之反面。故云:「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老子對於人的私欲心,所作的建議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故又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是說,人不能無私,但宜少私,人不必無欲,但宜寡欲,那便能夠知足知止而可以健康,而能夠長生久視了。老子所嚮往的是自然主義,提倡純樸,反對虛浮的繁華,希望人類的道德,素樸而不假巧立名目的爾虞我詐,所以主張「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

莊子觀察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是「形雖彌異,其然彌同也。」這是說,萬事萬物之存在,並沒有優劣、尊卑、高下、大小的定義,只是各是其是而已。此可使人免於「羨欲之累。」例如〈齊物論〉云:「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不是說萬物之中秋毫最大,而是說泰山與秋毫不必比大小,秋毫之末的本身便是最大。如果人人不跟他人比尊卑高下,各人自有自己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