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大會,有三個子題,分成三個領域,那就是:一、佛教與修行,二、佛教與社會,三、佛教與資訊。每一個領域都將有多篇專業的論文發表。我的這篇主題演說,僅就佛教與修行、佛教與社會兩個項目,依據《阿含經》的觀點,作回顧與前瞻的探討,用來向諸位善知識請教。至於第三個項目,則由路易士.藍卡斯特博士來給我們作另外一篇主題演說。

二、佛教本來就重視社會關懷


宗教是社會現象的一環,佛教也不例外。雖在佛滅後已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佛教依舊在人類社會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任務。甚至可說,現代乃至未來的世界,愈來愈需要佛教的智慧和方法,來解決人類的社會問題。接下來,我將試舉五項社會議題,從《阿含經》的觀點,說明佛教的立場及其可能提供的解決方法:

(一)人權平等。現代的社會必須建立在人權平等的基本要求上。此在古印度稱為「四種姓」的四大階級社會中,是不被承認的,但於佛說的《阿含經》中,早已主張四姓平等。例如《中阿含經》卷三十九〈梵志品〉,佛與梵志論說四姓平等;《中阿含經》卷五十九例品的〈一切智經〉,佛與波斯匿王論說四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