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教的角度而言,中國原本的老莊思想,是哲學而不具宗教的型態,也不負宗教的功能,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只有先秦以來的方術之士,也沒有道教的宗教型態,當佛教傳入中國一百年之後,始由張陵、張衡、張魯的祖孫三代,「以鬼道教民」(《三國志.張魯傳》),近世學者章太炎說他們傳的是「古之巫師,……既非老莊,並非神仙之術也。」但是,天師道的開始,就是張陵的五斗米道。然後經過漢末魏晉南北朝,便一面納入老莊及丹鼎神仙之說,一面模仿佛教,抄襲佛經,而形成了經常與佛教對抗的道教。直到宋朝的道教重要文獻《雲笈七籤》,所列道教五戒十善的五戒內容,與佛教全同,十善的項目雖異於佛教,卻是佛教慣用的名相。南宋時代成立於河北遼金治下的全真教,吸收儒家及佛教思想,參用禪宗的叢林制度,是跟南方江西龍虎山天師派相對的新道教,天師派蓄妻生子不忌魚肉,全真教則比照佛教的禪宗,也立「清規」,作為他們出家生活的公約。

其他,則由於佛教為了適應中國文化,希望能被中國社會接受,一直做著各方面的努力,佛教徒們一直都在學習中國文化,並且設法滿足中國社會的需求,彌補中國文化之不足,因此而為中國文化帶來了創新的機運及開展的活力。且讓我們來作如下幾個項目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