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能注意到印老弘法的根本目的何在?因此到了一九八九年八月又出版了一冊小書《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告訴大家:他主張的既不是所謂原始佛教傾向自了的小乘法,也不是中國台、賢、禪、淨,「說大乘教,修小乘行」的大乘佛教,而是「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是為「使佛法能成為適應時代,有益人類身心的『人類為本』的佛法。」

這是印老一生努力於法義抉擇的宗旨,在這之前他雖曾寫過幾篇有關人間佛教的文章,許多讀者們還是不太了解印老究竟是怎樣的一位佛教學者,直到這冊小書面世之後,大家才公認他是以提倡人間佛教為己任的一位大師。他說他這思想是受太虛大師的影響,但多少有些不同。近十多年來,我在提倡人間淨土,也受印老及太虛大師的影響,但亦多少有些出入。

三、《大乘起信論》的爭議


從印老的思想層面而言,的確是比較贊成印度的阿含部,尤其判《雜阿含》的修多羅為「第一義悉檀」的佛法,祇夜是「世界悉檀」,記說是「對治悉檀」及「為人生善悉檀」,而無邊甚深的法義,均由此第一義悉檀流出。他把印度的大乘佛教,分做初期、後期以及祕密大乘,他對初期大乘的龍樹思想是特別讚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