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則講悲智兩全、明因果業報,主張種族平等、有教無類、萬品齊悟。所以儒、佛二教,乃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道安以為,儒教有六典,道家僅二篇,孰高孰下,也可以想見。
道安所著眼的是經世之學的實用層面,所以重視儒家而貶抑老莊。因此,錢穆的《國史大綱》,也稱讚道安是「中國第一位嚴正的佛教徒」,至於曾被孫綽拿來跟竹林七賢之中向秀相比的支遁(支道林),錢穆說他只是「出家的名士」而已。
另一位略晚於釋道安的竺道生(西元三五五至四三四年),他是羅什門下的高徒,與僧肇齊名,並稱什門二傑。他在漢傳佛教的思想史上,有震古鑠今革命性的大貢獻及大發明。
道生的貢獻,是受孔子思想的影響而大膽地提出了「頓悟成佛」之說以及「善不受報」之議,乃是繼承「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平等觀,以及孔子所說:「聖道既妙」能「體無鑒周」即「理歸一極」的頓悟觀。但是在當時已知的佛學思想中,只知道成佛是多生多劫長遠修行的結果,並且在《大般泥洹經.分別邪正品》有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除一闡提。」雖以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唯其在眾生之中有一類沒有善根的「一闡提人」,是不可能成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