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麼是人生佛教的倫理生活?他依據《善生經》所說的六種人際關係,說明佛教的倫理生活。《善生經》的六倫,是指父子關係、夫婦關係、親族關係、師生關係、主僕關係、施主與沙門的關係。每一種倫理關係之間,都應各盡其責任,各守其分際。東初老人認為:佛教所說倫理,「不獨比孔子倫常觀念廣博,亦復比耶穌教尤為徹底。」
- (2)什麼是人生佛教的道德生活?東初老人認為:「佛教的道德範圍很廣,可分為個人的私德與社會的公德,前者是人乘法──五戒十善,後者為大乘法──四攝法。」五戒十善已如前面所說,至於四攝法,東初老人的文章中說:「佛說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即是發揮人類互助的精神,增加人生社會的福利。」並謂:「以上四攝法中,最重要且有益於社會大眾的,就是利行。」又說:「佛說的四攝法,不僅為佛教攝化有情、利益人生社會的道德,即社團領導者、各級機關的首長,也要以此攝化同志同僚,並且為攝化家庭與社會者必備的條件。」
- (3)什麼是人生佛教的正覺生活?他以八正道的正見,配合國民教育;正業、正命,配屬民生經濟;以正語、正思惟配屬民主政治;以正精進、正念來發揚教育、經濟、政治,「以期達到人生社會自由正覺的目的。」
我提倡人間佛教,其實也提倡人生佛教,所以東初老人創刊的《人生》月刊,在我手上中斷了,又在我手上復刊了,並於一九八二年的復刊勉詞中,寫了如下的八句話:
人生要在平淡之中求進步,又在艱苦中見其光輝。
人生要在和諧之中求發展,又在努力中見其希望。
人生要在安定之中求富足,又在鍛鍊中見其莊嚴。
人生要在沉默之中求智慧,又在活躍中見其悲願。
此乃是以人生佛教的生活態度來推展人間淨土的理念,所以我與東初老人是一脈相傳的,雖在內容方面,多少亦有不同。
東初老人於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圓寂以來的這些年間,我雖編集出版了《東初老人全集》,精裝七大冊三百餘萬言,設立了東初老人永久紀念獎學金,重建了東初老人初創的中華佛教文化館,借此創辦了中華佛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