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引用北宋明教契嵩禪師所說:「一家持五戒一家和,一鄉持五戒一鄉和,一刑息於鄉,萬刑息於國,則國泰民安矣。」

東初老人於〈人生佛教根本原理〉中,又主張以佛說的八正道,配合儒家的《大學》八條目,便是「由人生內在德行的修養,而發展到外界事業的完成。」大學的八條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佛說的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業、正語、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他認為儒家的八條目及佛說的八正道,都是「人生知行合一」的哲學,宜將二者配合起來,「奉為教育、經濟、政治最高標準」,則可成為「恢復民族正氣,鞏固國本,完成知行合一德性教育。」由此可見,東初老人的人生佛教,是以佛法配合了中國的儒家思想來推展的,尤其那個時代的為政者,正在推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故也認為儒、釋二家在這方面是一致的。若以此點與太虛大師及印順長老的思想相對照,多少是可以看出有些出入的。

東初老人在他另一篇文章〈人生佛教的本質〉之中,對於人生佛教的理論架構,則說的更為具體,他說:「人生佛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倫理、道德、正覺」的三種生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