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的社會中,甚至在同一個小家庭裡的夫婦和子女,也可能有幾種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們必須尊重,甚至要以欣賞的態度,互相支持對方的選擇,切切不可以主觀的立場,批判評論對方的宗教信仰。我們應該為了共同營造和樂、平安、幸福、溫馨的生活環境而互助合作。
在今天,尤其是在未來的地球世界,由於資訊的發達、交通的便利、高科技的快速成長、社會層面的不斷變遷,人們相隔萬里,猶能對面交談,是故若想堅持以單一宗教來囊括全人類信仰的生存空間,其阻礙的形勢已是愈來愈強大了。除非自願孤立於大環境的現實世界之外,否則在各種生活資源的分享方面,必須要和我們的鄰居,守望相助、彼此合作。
我們每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士,都會有一種共同的認知,那就是:一方面相信我們所信奉的對象,不論被稱為什麼名字,例如耶和華、耶穌基督、彌賽亞、上帝、真主、阿拉、濕婆(Shiva)、毘濕奴(Vishnu)、菩薩、佛等等,都是有真愛、有慈悲、有威德、有大神力的,所以信仰的人就能獲得平安、照顧、救濟;同時也相信,必須要遵守聖書、聖諭、聖言的教導和訓誡,照著來體驗和實踐,使得一切眾生也都能夠獲得平安、照顧、救濟,也就是將上帝、菩薩、佛的大愛及慈悲,分享普世的一切人。但這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