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歲在金山寺秉具後,即行腳漫遊,每日太陽將出,先舉「念佛是誰」起身,手拗蒲團,舉工夫上肩,至晚太陽將落,即放蒲團為止,或止在橋邊、路邊、屋邊、溝邊、山邊、水邊、墳邊、糞邊。但先提工夫,後放蒲團。誓不掛單、不趕齋、不歇店、不化緣、不倒單、不問路、不洗澡、不存一切,如願而行,未稍違犯。信步行至五臺山。然後回鄉省雙親。

二十六歲春,回金山禪堂銷假。自願以悟為期,不悟不出禪堂,立行︰不倒單,不告病假、香假、縫補假、經行假、殿假。單參「念佛是誰」一法。以其初住禪堂,規矩不會,從早四板至晚點心時,挨三百餘香板,到開大靜後,共被打四百多下香板。從此悉心學習規矩。

一日,齋堂受供,工夫得力,碗舉起不動者,約五分鐘。偶被僧值一耳巴子,連碗帶筷子,一齊下地,衣袍悉沾湯水,碗破數塊。由此,師住高旻後,不許執事於齋堂打耳巴子。

由於從朝至暮,日無虛度,夜無暇晷,至二十七歲(西元一九〇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晚六支香,開靜[木*魚]子一下,猛然豁落,如千斤擔子頓下,打失娘生鼻孔,大哭不止,悲嘆無既,自惟:「瞞到今天,沈沒輪廻,枉受苦楚,哀哉痛哉。」次日到班首處,請開示時,前所礙滯之言,迄無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