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眼耳鼻舌身等五種官能,從色聲香味觸等五種外境,盡量隔離。故從外表看,僧人的生活,不僅清苦,而且冷漠,但這確是能使他們從物欲的牽累,獲得解脫自在的最好方法。這是從身清淨、口清淨,而至意清淨的基本要求;意清淨已是禪定和智慧的範圍。
至於修行禪定,先從制心於一開始,制心的方法,是修行禪數或禪觀,這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毅力,用持誦、禮拜及坐禪等方法,達成制心的目的。如果業重障深的人,未修禪定時,身心尚不覺得痛苦;進入修行禪定的生活時,身障、心障,層出不窮,使他認為不是修行的根器而生退道之心。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以發心為大眾服勞役,為常住做苦力,不求成就,但求消業,日久之後,得失是非、名利物欲之心漸淡,即使未得深定,其心已漸清明。
故在修行階段的修行生活,除非已經認定這是你想走和當走的路,否則不是一條輕鬆愉快的坦途。所以每當有人向我請求准予出家,我都會一再強調:修行很苦,出家很窮,必須以入地獄受苦報的心理準備來求剃度。不要幻想,以為寺院生活清淨無惱,猶如天堂淨土,否則還是在家修行好了。我們在教授初級禪訓的課堂上,也說明打坐有益於身心的健康,有病治病,無病則健身益智。在我的一篇短文〈坐禪的功能〉裡(此文收於《禪的體驗.禪的開示》一書中),列舉了坐禪的十種心理的效果及十二種生理功效,治十二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