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124

以此為基礎,再來消化輕和細的煩惱。對整天修行的出家人而言,輕細的煩惱也構成了大麻煩,此時要用定慧的工夫來調伏、解除它。

煩惱的心障有粗有細,粗細又各有類別。印度的唯識學,將煩惱心分作根本煩惱和隨煩惱。隨煩惱又分作大隨、中隨和小隨,加上遍行、別境、善、不定等,總共稱為五十一個心所,都是煩惱心的流類。中國的天臺宗,將煩惱分作見惑、思惑、塵沙、無明的四大類,每類也各有許多煩惱。

修行人發覺有煩惱是正常的,修行時覺得沒有煩惱倒是有了問題;對自己的心念活動越清楚,煩惱的心障便越輕。若得初禪的定境,就能發現心念起滅之快速;謂於比一瞬還快許多倍的一剎那間,心念即有十六生滅。故在我指導學生修行時,對於煩惱特重、妄念特多的人,常教他們專注於妄想的分類記憶,即是將每一個出現的妄念都記憶下來,再加以分類編號,看看自己究竟在想什麼?出現最頻繁的妄念是哪些?最惱人的又是什麼?大多數的學生經如此分析之後,便能放下它,不理它,而安心的用功夫了。

八、此事無關風與月


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有許多地方是共通的。在家人可行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