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166

若亦不見有無之心,才是大定。若有心可定,有定可入,即非大定。

六祖自己也由於智常禪師問三乘法,而以有相與無相為依準,說有四乘差別之法:「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治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有相之法,最多是大乘,唯有離相,始為最上乘的禪法。他既以有心、有行、有慧答神會禪師,當然未離大乘的範圍。可是,他先說定、次說戒、後說慧,便不同於一般的通佛法,應該引入頓悟的初門方便。

以定定心,為首要的修行條件,只要在定上得了力,便不愁戒行不淨。實際上,戒律除了根本的「殺、盜、淫、妄」四大原則是不可動搖的之外,其他條文曾有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爭論。所以百丈懷海大師創建叢林規制時,對於印度傳到中國的大小乘的戒律細則並不重視,唯立僧堂坐禪、樹法堂表法,這也就是頓悟法門的特色之一。

三、最上乘法的戒定慧


南宗禪之異於北宗禪的特色,是在於不先修戒定,著重於智慧即是大定;也不以為由定發慧,以及先慧後定之說為正確,凡是有出入的、有心可用的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