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小乘大乘,都不能為惠能大師所取。
南宗禪的宗旨,是令修行者直接從般若行修起,六祖惠能說:「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又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又說:「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他所主張最妙的修行方法,便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的修法,便是:「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這種三昧,乃是定慧不二、即定即慧的般若行。他說:「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其實從《六祖壇經》的內容來衡量,惠能大師是以慧為定、定在慧中的,所以主張不離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行一直心,自利利他,作大修行,毋須「住靜觀心」,毋須先求入定,故名為頓,故名為最上乘。
因此,惠能大師對於戒定慧三學的定義是:「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礙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若能不於境上生心,也就是當我們面對現實的環境時,能夠不為環境的順逆好壞所牽累和影響,清楚地面對現實的環境,而又能夠不受所動。那是因為心已能夠做到六祖所說「無念」、「無相」、「無住」的程度,即已見到清淨無染的自性,此自性,即是心體,名為「心地」。此心的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