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282

師:
是的,如果沒有慈悲心而說開了悟,那不是真的開悟。智慧的作用,對己是破執著、除煩惱,執著與煩惱,均以「我」為中心;對人則是慈悲的救助。只知求智慧的人,不會有真智慧發生;自我中心重的人,當然也不會有真慈悲。禪法即是佛法,佛法的內容,便有慈悲與智慧;悲與智在佛法,如鳥有兩翼,車有二輪。當然,自我中心的自私心愈輕,客觀的程度愈高,所持的觀點也愈正確。但是聰明人並不等於已從禪法獲得了悟境,所以智慧有世俗智、出世智、世出世間智的三類等級,禪者之智,當係最高的一等。

你所用的心理治療法,可產生對人的仁慈,事實上也能使人穩定、平靜和敏銳,看似智慧與慈悲,其間卻有不同。因為他們並未開悟,故也仍有「我」在,既有「我」在,尚非真有佛法所要求的智慧與慈悲。
克:
當一個人能將「自我」看輕、看淡,終至於有「與萬物一體」的感覺,這樣再發展下去,對東方人說是否就是佛、道、空性?與西方人說的上帝、至高無上的神等的境界,是否相同?雖給了它不同的名稱,實質是否指的一樣東西?
師:
這是一大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能解說得清的。不過,佛法不是「唯物論」者,卻是「無神論」者,不承認有一個最初因的上帝。佛不是最初的因,也不是全體的果;任何其他的宗教,如印度教,寧可接受全神的信仰,也難信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