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夫時,由於種種的執著,心不開明,不見佛性,故稱為煩惱;無有執著,心地清明,佛性自現,不起煩惱,故稱為菩提。所以同一佛性,由於凡聖異趣,所見亦成霄壤;在凡名煩惱,在佛即菩提。那怎麼辦呢?《六祖壇經.般若品》告訴我們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凡夫愚癡,不明佛性常住,若無人開導,則殊難自悟;唯有生於無有佛法住世的時期,根器特利、特深的人,能成為獨覺或緣覺的聖者之外,一般眾生,必須由於大善知識的開示佛法,使之自信本有佛性,依法修行,自證菩提,獲得勝妙佛果。
禪宗說「無」,既是修行的方便,弘忍說嶺南人無佛性,也是接引初學者的方便。後來,六祖惠能大師的第四代孫,趙州從諗,也用了弘忍的手法。《五燈會元》卷四,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曰:「無。」僧云:「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什麼卻無?」趙州曰:「為伊有業識在。」弘忍說獦獠無佛性,目的在試探惠能對於學佛的自信心,如果不能堅信自己堪以做佛,便不能接受禪法的訓練。從諗說狗子無佛性,是為破除問者的執著,以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此一執著,會讓人誤入倒果為因的歧途,認為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佛性現成,所以點出「業識」兩字。既有業識,便是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