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禪宗在修行的方法上,特別重視「無」字。例如菩提達摩的〈二入四行〉所講的「理入」有云:「無自他,凡聖等一,堅往不移,更不隨於言教,此即與真理冥狀;無有分別,寂然無,名之理入。」此乃謂能夠「無」執著,始得悟入「理」體。
又如《六祖壇經》的〈定慧品〉中有云:「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住者,……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六祖弟子荷澤神會的〈顯宗記〉對此有所解釋: 「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相)生(相)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此意是,無念真如,無相便為實相,無住乃是涅槃。無是無去虛妄的世法,無去了虛妄的世法,即顯真實的、不動的、普遍的、永恆的佛法。可知禪宗講「無」,只是修行的方便;至於講「有」,才是目的。唯與世間凡夫所執虛妄的有及頑空的無不同,世間所說的有,是臨時的暫有;所說的空,是一時的幻滅。禪宗的無,是對於世相的情執要無;禪宗的有,是肯定一切眾生皆具有常住不變的佛性。
因此,《六祖壇經.般若品》有云:「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佛性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