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僅是端坐的定境。所以《六祖壇經》「禪定」的詮釋是:「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又說:「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如果禪的悟境越高,相當於禪定的力量越強,智慧的功能也越顯著。
禪悟者的定中是有境、有念的,此定就是平常生活;而在一般的禪定中是身心不動的。禪宗對境而能心不散亂,所以不需枯坐,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無一不是定的妙用。於念念中都能自見本性清淨,便是禪宗六祖所說的禪定。因此定的意思有二層:下焉者是身心均不動者謂之定;上焉者是不離一切境界而心不散亂。把定境融於日常生活之中,便是中國禪宗徹悟者的生活形態。
三、懂得思善.思惡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乃是過去七佛的通誡,「眾善」包括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一切善法;「諸惡」則包括無量煩惱的現行。這是佛教的通則,故在交遊之間的人際關係,善良的益友稱為善知識,不善的損友稱為惡知識。所以不能說,佛教是否定善惡觀念和善惡價值的。可是善惡的標準,是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由於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所居的職位、男女的性別,乃至種族種類的不同,即有不同的善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