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


四念處是一種很複雜、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與五停心──即數息、不淨、慈心、界方便、因緣等五門有密切的關係。現在概略地介紹四念處。

佛經上記載,在釋迦牟尼佛即將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強忍住悲痛,請佛就未來佛法的弘傳,開示最後的遺教。釋迦牟尼佛咐囑阿難四件事:其一,在日後結集佛法經典之時,每一部經的經文皆以「如是我聞」為起始,表示這是由佛陀親口宣說,阿難親聞。其二,以戒律為師。其三,依四念處行道。其四,對於犯戒而不受勸告的比丘,用默擯、不理睬他的方式,讓他心生悔意,自行歸善。由此可知,四念處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個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處密切相關。就禪觀次第言,五停心屬於奢摩他,是止;四念處屬於毘婆奢那,即觀。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針對散心和亂心的人,使他們能夠循著方法把心集中起來,漸漸地達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後,立即從定出來,用有漏智慧觀察四念處的身、受、心、法,一直觀想,進而達到發無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別在於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