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麼還未到達呢?」他馬上反問我說:「師父,您對我沒有信心嗎?」稍後,在進入目的地附近的時候,他卻冒出一句話:「師父,我們現在究竟在什麼地方呢?」終於,在查看地圖和請問沿途路人後,發現已經離目的地不遠了。從這一點來看,在人生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有時候是自己自信不足,又或者是雖然自己充滿自信,相關的旁人卻對你缺乏信心。
在美國,曾經有一位大學二年級的女孩子向我提出要求出家的意願,我提議她先完成學業再作決定。當她大學畢業後,我詢問她是否仍有願望出家。「當然囉!」她應道。結果她卻希望繼續讀完碩士後才出家。當我再度問及她完成學業後的打算,她依然以同樣堅定的語氣答道:「當然是希望出家啦!」直到今年她已讀完碩士學位,我再問她,她卻對我說了一句實話:「師父,坦白說,好像出家跟在家也差不多呀!」這便是願心不能堅持的一個例子。今天希望做的,明天未必會做,今年的計畫,明年不一定會進行。這種情況,在美國尤其普遍,他們會解釋說:「我的意願改變了(I have changed my mind)。」
一般人是既提不起信心和願心,也放不下貪心和瞋心。「貪心」是追求,渴望爭取,貪得無厭。「瞋心」是因求之不得,驅之不去,而起怨恨。這兩種情況,時常擱在心上,丟不開也放不下。其實,只要是分內的,應該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