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積極在於行善
利人而又能自利的事,應當趕快地做、多做、不斷地做;雖無私利,也無近利,卻有公利、遠利的事,也應當趕快地做、多多地做、不斷地做;從近處看,雖是自私自利,遠處看則是利他的公益,更應當勤勉地做、多多地做、不斷地做;僅為個人有利或少數人的利益,卻要付出多數人的以及長久性的損失者,便不應做。
行善可用財物,可用身、口,也可用心。自做,教他做,或見到他人做時心生歡喜,即所謂「見做隨喜」。善有大小,善中之善,則是以佛法化世,提供佛法之原則、方法,指導人生的方針,此即是最好的布施。故《菩薩藏經》中說:「我悉隨喜……,現以法施,充足眾生,饒益眾生,安隱眾生,慈悲世間。」
(三)積極在於忍耐
偉大的事業,無一不是從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成功;成功的要訣,在於百折不撓、越挫越奮的毅力與耐力。
對於一位修行菩薩道的人而言,必須感謝善意協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