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世界 301

也許是後代的子孫,總會受到果報。再從佛教信仰來看,我們要為來生的罪福著想。因此我們不僅要珍惜現有的福報,同時要為永遠的來生,培植更多的福報。

培福的作法為何?無非是少浪費、多付出、多奉獻。以用水為例子,當水不虞匱乏時就要節省用水,免得旱季來時飽受缺水之苦。

五、少欲知足.知足常樂


佛法要我們少欲知足,知足則常樂。物質的貪求是沒有止境的,已經有了的,希望多一點,多了又希望更多。佛經對欲望的可怕,有一比喻,就像是口渴的人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最後變成死路一條。物質生活不能沒有,但要適可而止,要知足、要惜福。

少的希望多,多的又希望更多,自己這一生擁有的,又希望兒孫也能繼續擁有,這並不是很壞的事。但是如果因為貪得無厭而浪費了自然資源,那不僅不能造福後代子孫,反而是加害於他們。

人間淨土的推動,要從人的品質提昇開始做起。如何提昇人的品質?就是要多奉獻,少追求。人類在世間,就像是同一個魚缸裡的一群魚,生存的環境是相同的,其中有一條魚如果多撒點糞,自認為是別人受害,無損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