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種瓜不一定得到瓜,種豆也不一定得到豆,有瓜一定是種了才能得,有豆也一定是種了才能得,即所謂種善因才能結善果,一定要珍惜得來不易的福報。
和十幾、二十年前相比,生活在今日的寶島臺灣,我們的福報實在太大了,跟今日中國的大陸比起來也是如此。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生活在福報之中,不要浪費,揮霍福報。這就等於我們存在銀行的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不是不勞而獲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才能保有它,不但珍惜它還得增長它,使福更多,福一多,生存的保障也越多。否則有多少福報就用多少福,生活便沒有安全的保障了。為了更安全、更幸福,我們必須培福、種福,才能有福。
可是自然資源似乎是來得太容易,我們往往浪費了還不自知,不管吃的、用的,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許多。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對惜福的觀念還不能接受和瞭解。
二十多年前我在日本,有一次看到一對父子在吃飯,兒子吃飽後拿了一塊甜點和一個蘋果,都各咬了一口就丟掉了,他的父親便說:「兒子啊!爸爸小的時候想吃塊甜點都很不容易,也不可能一個人吃掉一整個蘋果,你怎麼把這些都浪費、糟蹋掉了呢?」兒子回答道:「爸爸,你太古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