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妙語另有寓意,然而由此二例觀來,禪門似乎慣於漠視經典。事實不然,禪宗非但重視經典,尤其特別偏重《楞伽經》和《金剛經》。剛才大家一起讀誦的《心經》,也是禪門的日課之一。《金剛經》與禪宗頗有淵源。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到人家誦《金剛經》而開悟的。所以,自己讀了雖然不能當下開悟,還是有用;何況也有可能由你讀了佛經而給別人開悟哩!

讀經大約有四種方法:一是眼讀,即默看而不出聲音;二是朗誦;三是唱誦;四是持誦。一般講「讀經」,是指讀完一本經書後,再去另閱其他經書。「持經」則不同,那是經年累月,持之以恆地反覆讀誦同一部經書。

二、讀經的依據


然而讀經、持經的依據何在呢?也許諸位不免有如此的疑惑。現在讓我們就學術的觀點來分析介紹。

在小乘經、律及原始佛典中不難看出,或讀、或持、或誦佛經是一種共修的方法。如《中阿含經》卷五二的《周那經》兩次提及:「於中若有比丘,持經、持律、持母者。」《十誦律》卷四:「若阿蘭兒者與阿蘭兒共,持律者與持律共,說法者與說法共,讀修妒羅者與修妒羅共。」又《五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