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云:「少欲知足少欲知足共、樂靜樂靜共、誦修多羅誦修多羅共、持律持律共、法師法師共……坐禪坐禪共。」這就說明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需要會誦經或誦律。而且,讀經是重要的三種修行方法之一。文中的修妒羅及修多羅,都是梵文的經典之意。

大乘的經律更進一步闡揚讀經的功德與功能。如《法華經》裡面所載的修行方法不勝枚舉。但是這部共計二十八品的經書,卻有十八品都在讚歎讀經的功德。如卷六的〈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讀經可以使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是《法華經》上提到的。還有《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的〈大辯才天品〉也記載說:「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書寫、流布、如說修行是妙經王者,……皆令速度生死大海,不退菩提。」菩提心不退,也就菩提果不退。

弘揚彌陀淨土的有兩部經典也曾提及持經的功德。如《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壽經》卷下亦云:「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遇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於無上道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