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我們對「實至名歸」這句話也要有所瞭解,例如剛才貴校校長鄧祖琳將軍的介紹辭中,說我歷年來獲得一些榮譽的獎項,其實這都是國家社會頒給我的,是不是給我的回饋呢?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為什麼?因為我始終都沒有希望要得獎的念頭,可是「獎」是自然而至;對我而言,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如果將已做過的事放在心上,老是為是否得獎而憂慮或期待,得獎時就會欣喜若狂,那不得獎是否要垂頭喪氣,乃至從此以後就不願再做任何事了呢?事實上這些想法都是錯的,我不必為自己獲頒某種獎項而感到欣慰,可是,我卻為我們的社會感到歡喜,為什麼?因為得獎不是我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環境與風氣給予我們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們來奉獻,甚至因此而獲頒獎。能得到頒獎,也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力量,乃是有一群和我的理念相契的人,大家共同攜手分工合作,為我們的社會付出,而我僅僅是代表這一群人來接受獎勵,如此而已。也可以說:是因緣促成。所以我要說:「奉獻不必要有目的,回饋是一定有的。」一般人是用爭取獎項來作為努力的出發點;賢者與智者,當以「奉獻自我」作為努力的原動力。如此,我們的一生,將會是「萬事如意」。

四、以利他的存心,達成自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