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慚愧、懺悔和發願,體驗「無我」
- 1.慚愧即反省,能反省者,必知「自我中心」是自損損人的煩惱。一般有修養的儒者,每天都會反省自己的行為,作為一名佛教徒,更應時時反省,是否做了對不起人的事或說了對不起人的話,若不知反省,則會傷人損己。
例如:有一次我搭乘一部計程車,我發現在大雨滂沱中,有一位老太太撐著傘在路旁,被我們這部如入無人之境的車子,濺得滿身污水,我問司機先生:「你有沒有注意到走在路旁的那位老太太,因為我們車子經過,而被濺得全身溼淋淋?」
他很不耐煩的說:「沒有。」
我再問他:「你不妨回頭看一看?」
他轉身看了一下,丟給我一句話:「雨下這麼大,她跑出來做什麼?活該嘛!」
難道這位老太太是因下雨而跑出來欣賞雨景嗎?想必不是。這位司機先生真是一位不負責任且不知反省的人,自己做錯,還將責任過失推給他人。
- 2.懺悔即負責,勇於認錯改進,對他人、對社會和眾生,努力積極奉獻自己,不求回饋。
我們都會說:「一人做事,一人當」,意思是「我做的事,我自己承擔」,可是,往往只是嘴上說說卻又做不到。曾有一位居士做錯了一件事,拍著胸脯說:「師父,這件事,我擔當,這是我的責任,我擔起來。」
我問他:「如何擔起來呢?」
他說:「咦!師父,我不是說我擔起來了嗎?」
我再說:「錯已經造成,你準備怎麼處理?」
他竟然說:「頂多再錯一次罷了。」
這是製造錯誤而不知懺悔的典型例子,光說「擔起來」又有何用呢?懺悔的意思,是要我們在對人們或社會做錯事時,除了承認之外,更要設法改進彌補。
有很多佛教徒只知「業障」現前時,在佛前拜佛,口中念念有詞:「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我今天做錯事了,請阿彌陀佛替我消消災。」這是將自己的過錯推給別人去替他承擔。
佛前懺悔的意思,乃是因為自己做錯事,也承認自己的過失,但是目前沒有能力補救,所以求佛、菩薩證明,為我們作擔保,表明自己願負責任並希望將來加倍報答及補償。如此的懺悔,對他人、對社會及眾生,才真有用,會更努力積極奉獻自己,「自我中心」必然日漸消除。
- 3.發願及報恩,發願學菩薩的心行,用報恩的心情來處理他人對我的恩惠。付出自己而成全他人,是為了還願及報恩,還債是因為欠人,報恩也是因為欠人,例如:對父母恩,子女是無從報答完的,在此情境中如能以報恩的心態來處理,「自我」就能漸漸消融了。
四、「真我」之意義及修行
從佛法看「真我」,「真我」即「無我」,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在於完成佛的果位,亦即「無我之我」。如何修成「真我」呢?
(一)從人到佛次第提昇
從人到成佛的過程,需要付出努力的代價,方能一步步邁向成佛之道。或許有人會說,中國的禪宗是屬於頓悟法門,所謂頓悟法門是不假修煉即可成佛,這意思好像是說,可以一步登天。
可是,這就如同世上沒有人能將一大碗飯一口吞下去,都是必須一口又一口慢慢吃,直到當我們吃飽的那一剎那,會覺得好像是最後一口飯才吃飽,而前面吃飯時都還是在餓的狀況下,唯有最後這一口飯才是真飽。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