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19

在其中看到了雅利安人到了印度河流域的五河地方,率直地吐露了他們對於宗教的感情,對於種種神明的奉祀與祈禱,其中有關前面所知蘇摩酒的供養之處很多。這些讚歌,由祭師階級的婆羅門,代代相傳,且為以口傳口,不以文字記載,視為無上的神聖。

(二)《莎摩吠陀》(Sāma-veda) 及(三)《夜柔吠陀》(Yājur-veda):在內容方面,此二《吠陀》,不出《梨俱吠陀》的範圍,乃是為了使用於各種不同的祭典,編集而成。

(四)《阿闥婆吠陀》(Atharva-veda):大致也和《梨俱吠陀》類似,所不同者,其中有著很多用於各種場合的咒術及魔術,這是它的特殊之處。所以近代學者之中,有人以為《阿闥婆吠陀》,或者是反映出了雅利安人受到印度土著民族的民間信仰之影響,才有這樣的聖典出現的。

除了以上四種被稱為《吠陀》「本集](Saṃhitā)或《吠陀》文獻之外,尚有《梵書》(Brāhmaṇa)、《森林書》(Āraṇyaka)、《奧義書》(Upaniṣad)等三種,也應包含於吠陀文獻之內,而被視為《天啟書》(Śruti),以別於後世產生的《聖傳書》(Smṛti)。其中特別是《奧義書》,宣說了非常高深的形而上學,故為研究印度哲學學者們,極其珍貴的文獻。到了西元紀元之後,婆羅門教的內部,也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哲學學派,不過,凡是屬於婆羅門教的任何派別,無不將《天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