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所謂倫理,就是道德律。一般人誤認佛教是逃世和遁世的,少數的人信仰佛教之後,的確也有這樣的趨勢,所謂看破了、放下了,一了百了、逃之夭夭!這實在是受了中國老莊思想的影響而變成的「逃禪」,絕對不是原始佛教的精神。因為佛陀成道之後,並沒有逃避現實的人間。佛陀當時的羅漢弟子們,多半也是以人間遊化為主要工作的大宗教家。現舉佛教的報恩思想為例而說明如下:

佛教是報恩主義的宗教: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中於人間相處。他們的態度,都是在報恩思想的範圍內進行。佛教徒的恩人有四大類:

1三寶恩


由於僧寶的接引開啟而知信佛學佛;由於法寶的信受奉行而有解脫乃至成佛的可能;由於佛寶的慈悲將他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以來而悟得的法寶宣說出來,我們才有成佛的方法可信可學。所以三寶對我們有無上的恩德。

2父母恩


母有懷胎生育之苦,父有扶養教育之勞。我們自從呱呱墜地,而至長大成人,不知要花費父母的多少心血。最低限度,我們之有這個身體,是來自父母的遺傳。平常人送我們一些身外之物,我們也要感恩圖報,何況父母是送了我們一個身體呢?平常人救助我們於命危之際,也覺得是恩同再造的父母,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