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嘗以人之好為人師,乃為人之大患,為什麼呢?因為實不足以為人之師,而自以為足為人之師表,如果他人不察,真去依之為師,那麼只有一個結果:自己不好,也訓練出更多他人的不好,這樣下去,豈不是人類的大患!所以我人出家,不必計較他人的稱呼,若有他人以師相稱,自己當起一種省察自愧之心;不被人稱為師,亦當起一愧為僧寶及有負僧相之心。相反地,自己足為人師者,往往不以師心自居,且有一謙恭之忱,雖不受知於人,仍可自得其樂。因為我實不夠為人師範,他人誤以師稱,我也不會名實相符,如果實足為人師範,他人有眼不識,我也不會有所損失。
四、師弟相待應如父子相契
所謂師弟之道,應該是師弟雙方建立起來的,師弟雙方各守其分際,各各反身自問,站在個人尤其是佛教學人的立場,處處要以弟子的身分自居,也處處要以師表的身分自居。所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之時,我是弟子,下化時,我又是師表,所以我們要有弟子的孝順恭敬之心,也要有師表的慈悲仁厚之心。事實上,一個好學生,必可成為好老師;一個好老師,也必經常是個好學生。因此,教學者,亦教亦學,不但向書本學,也得向學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