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在為他們的師父做助手,有的在國內各地從事通俗演講,有的則尚在接受培養或潛心修學階段。
去年十月及今年元月,臺東佛教支會理事長開證法師,應臺灣省警備總部之邀,約請了十一位新生代的法師,至臺東職訓隊及泰源、綠島、岩灣等三處,為去年「一清專案」中掃黑行動所逮捕囚禁的管訓人員,施行佛法的教化工作,受到受訓人員的極度歡迎和皈信,其效果之佳,深得警總的激賞和重視,足見這班新生代法師的學養和德化,已經獲得肯定,乃為可喜現象。
不過,在新生代的僧俗四眾佛子之中,雖可允為人才輩出,但尚未見到僧界有如明末的蓮池、憨山、蕅益,近代的太虛、弘一、印順等大師級的人物,既精進於修學也勤奮於著述者,亦尚未見居士有如民初歐陽竟無及其門下的那等功力和氣派者。雖已有若干新生代的法門龍象及護法居士們,也都出了若干專書或文集,但要比起以上所舉幾位大師及大德居士的義泉湧沸和思潮奔瀉的氣象,尚有待新生代中有志青年的努力。因為佛法的流傳,首在身教與言教,若言教僅及於口宣,固然親切,也可廣大,終不能傳之以久遠,須有深度內涵的思想著述,問傳於世,始能光照至綿長的未來。
不世出的奇才,乃係天縱自成;中上人才,則須賴於環境的培育,數十年來的臺灣佛教界,有數十位僧俗大德,重視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