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齋僧的目的何在
關於七月齋僧,出典是《盂蘭盆經》,佛為目犍連尊者而說,因為目犍連的母親死亡之後,身陷地獄,佛陀開示於結夏安居解夏之日,就是七月十六的僧自恣日,設盂蘭盆,供施大眾僧,由於三個月的定期修行中,定有許多人證得聖果,因此,在他們到人間乞化第一天之前供僧,必定有很大的功德。關於這點在《人生》復刊號第十三期的〈超度的意義與供僧的功德〉一文中,已提出申論。
可是目前的臺灣不是當時的印度,結夏安居的制度並沒有普遍地依循,也沒有必要依循,時代不同,環境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印度三月安居是為了連綿的雨季,道路不良於行,也無法外出托鉢,遊化人間,所以,制定僧眾,各自備妥生活所需,擇地安居。
今日的中國,別說從未有僧眾依賴每日托鉢生活,也沒有雨季嚴重到無法外出的程度,所以,除了少數的寺院,模仿古規,結夏修行,值得讚歎,多半的僧眾仍以平常的生活方式修行,對他們而言,結夏、解夏,已無絕對的意義。縱然結夏,也不是完全和外界不相往來,尤其中國的寺院生活,並不仰仗沿門托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