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佛教 23

國際佛教會議的前瞻及回顧


佛教自釋迦牟尼創教以來,即是國際性的宗教,二千數百年來,尤其在亞洲的國際文化交流中,無不是以佛教文化為骨幹而彼此溝通的,如中印、中日、中韓的文化關係。雖說東北亞是以大乘佛教為主,而東南亞則以小乘佛教為主,但總歸是佛教的全體,故所謂亞洲的國際文化,除卻了佛教,便顯得支離而脆弱了。

然近代以來,由於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影響,很多人便錯以為只有西方文化才是高級文化,其實科技文明未必就是高級文化。雖說東方是需要科技文明來加速物質建設,可是西方卻更需要東方文化,尤其需要佛教文化來提昇他們的境界。

以此,為了讓世人能更普遍地得到佛法的利益,應加強佛教的國際活動。在中國首倡國際運動之端的為太虛大師。太虛大師在民國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即於江西廬山召開「世界佛教聯合會」,出席者有日本、英國、法國、德國、芬蘭等代表。以後更以此會為基礎,發展成「東亞佛教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