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佛教 80

才有了印度的原典和中國的著述。如果每一位出家人從始至今,都是不做文字工作,而只管自我的修行,我們今天還能看到佛法嗎?當然,如果出家人除了文字工作和口頭的宣揚,而沒有修持的恆課,也不是好榜樣。相反的,出家人若像在家居士所期望那樣的遺世獨立、與世無爭、不聞不問、在山間住、在林下坐,所謂木食澗飲,那就不是人間比丘,會被看作逃世的、厭世的、與世無益的怪人,這將是非常不幸的事。所以,佛初度五比丘,經過第一個結夏安居之後,就囑咐他們分別到人間去遊化。一直到今天,真正佛教的建立和佛法的流傳,也不是靠阿蘭若比丘,而是靠人間比丘的力量。

一些期望出家的僧眾不要干涉、參與弘法事業的居士們,固然由於他們自己身處於世俗而對世俗的生活不滿,所以期待著出家人能過一種清淨離欲的標準修持生活。舉凡和人間接觸的任何事物,像經濟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乃至於社會救濟的慈善事業,最好都由居士們去分憂分勞,出家人只要高高在上地受人尊敬供養就行了。這樣的觀念是有偏頗的,僧事還是需僧管,三寶還是以僧寶為中心;僧團的一切事物,以及僧團和民間的接觸及教化工作,還是當由僧人去做。在此,希望做一個溝通,以疏導兩種極端不同的觀念,願僧眾建立正確的形象,也願居士們對僧眾形象的確認,不要發生偏差。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人生》二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