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接受符籙派的影響而授命於當時的高僧,從事於懺儀的編集,自是非常可能的。最有名的也是佛教史上部帙最大的一部懺法《梁皇懺》,就是那個時候的產物。《梁皇懺》的內容都是出於佛經及佛號的摘錄編集,《梁皇懺》的科儀形式,無疑是受了道教的影響,到了後來的水陸科儀之中,簡直就已摻入了若干道教的思想。這使得佛教流俗化而又產生了流弊。
由於現狀的需要,事實上,當時的佛道兩教是彼此模仿的,可是,佛教吃了暗虧,正如朱熹所說:「理致之見於經典者,釋氏為優,道家強欲效之,則祇見其膚淺無味。祈禱之具於科教者,道家為優,釋氏強欲效之,則祇見其荒誕不切矣。」(《文獻通考‧經籍考》二十五)
說也難怪,佛教的修持儀軌,在佛教來說,也不是沒有本身的歷史根據,追溯起來,也與天神的崇拜有多少關係,那就是密教的開出。我們知道,佛教的密宗,從印度佛教的發展史上說,是屬於第三期佛教,那是受了婆羅門教梵天崇拜的影響而來。密宗特別重視曼陀羅的建立,若不建立曼陀羅,密法就修不成功。所謂曼陀羅,就是壇場的建立,儀式的規定以及法物的使用;那是藉著境界的統一和清淨,來影響並引導修持者內心的統一和清淨,以期達到修持者的身口意三業相應;再以修持者的三業,相應所奉本尊的三業,那就成了自他與生佛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