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建築面積,但仍然比照合約四六分的分配法,分到了增購地的權利,這固然是因為我們有優先購買權的關係,但建築商漢昇公司的篤信三寶,也是重要的原因。

新館已建完成,並且在民國七十五年(西元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九日舉行落成開光典禮。房子獨立一棟,每層一百坪,不包括地下室共有五層。在另一棟的公寓房子內,尚有二十個單位的房間,還保留了三百多坪土地的所有權,這使文化館的不動產增加了原有的三倍有餘。其中部分將撥為中華佛學研究所使用。

農禪寺原來只有兩層加起來約一百坪,本為農舍的建築,當住眾逐年增加了,由文化館的合建商人義務替我們搭建一些鐵架棚子,又由善信樂助增搭了一些現在像鴿籠式的寮房,可住二十多人,佛七之中,大殿能容納兩百人,全寺並可留宿一百多人。道場雖十分簡陋,來的人,都還相當喜歡,這雖是臨時的,又有什麼不是臨時的呢?能使用便好。不過,如果我還不死,也不遁走,還須準備另外地方安住大眾哩!

新館落成以後,電梯、佛像、家具,各方面添置都需要錢。而文化館及農禪寺,從原有的五人,到現在已增至三十多人,本身既沒有固定的收入做經濟基礎,教育、文化及出版事業又不斷在做,當然維持得十分辛苦,好在鑑心當家師非常節儉,她節流,我開源,共相努力下,仍可撐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