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教最重視就是人心問題的探究和解決。若是能透過教育以佛法來教化每個人的心,也就是解決一切問題源頭。
為將佛陀教法落實在人間,為使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因正信的佛教而帶來光明幸福。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而達成這個理念的方法是「推動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法師認為佛教教育是發揚佛法的必要先決條件,而今日佛教教育更需要具備系統化、全面化及層次分明的教育機構,才能符合現在及未來時代發展的需要。
自一九八九年起,聖嚴法師與認同法師理念的護持居士們,選定臺北縣金山鄉面對北方海洋的山坡地約六十甲,定名為「法鼓山」。希望以此地作為推動全面佛教教育的根據地,以便達成「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
法鼓山的建設共分為三期:
第一期工程是中華佛學研究所的遷建工程,中華佛學研究所在今日佛教教育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乃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它兼具發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國佛學研究,培養佛教學術研究暨弘法人才功能和目標。第二期中程目標是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的建校工程。第三期遠程目標是世界佛教文教及修養中心。
「法鼓山」的建設計畫,是聖嚴法師以整個世界佛教為己任的遠圖之基礎,